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建设调研报告-旅游资讯-TOUR旅游网
旅游
旅游网旅游资讯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国内旅游景区
世界旅游世界旅游景区
旅游问答旅游问答
旅游酒店酒店预定
联系我们微信联系SITEMAP
TOUR旅游旅游资讯网

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建设调研报告

2024-05-10 发布
2022年,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将“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作为“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奋斗目标和“八个坚定不移”的重要内容。2023年,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指出,突出生态旅游带动作用,完善青藏、青甘、青川、青新旅游大环线,打造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精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服务体系。从调研情况看,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汇集了全省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优质旅游资源,已有较好的建设基础,但也面临不少短板和问题。
一、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治理体系亟待健全。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建设的整体规划尚未编制,顶层指导政策还不系统。环线各节点地区由于竞争导致的行政壁垒以及地区要素的分隔,客观上造成了区域间缺少常态化的对接、交流、合作、探讨,线路设计没有形成体系,点位之间交流不够、融合不深,工作联动、信息共享、惠民便民政策互认等还停留在表层,“各管各的段、各管各的点、各管各的线”,没有形成大的循环、大的系统,整体效应难以释放。对比来看,云南省在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进程中,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全面组织、指导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同时,由省政府主导,推进迪庆、丽江、大理、保山、德宏与怒江等六个州(市)共同签订《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协同推动备忘录》,部分环线州(市)间自发签订旅游合作协议,推进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动、信息互通,形成了环线州(市)区域协同经营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品牌的“大旅游”格局。对此,加快完善大美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顶层制度,推进沿线地区加强合作,跳出本地看全局,为旅游者提供政策宽松、交通顺畅、互惠互利、服务满意的旅游大环境,最大化分享环线建设的战略红利亟待破题。
(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以城镇为平台为旅游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支撑,依然是环线沿线城市的短板,公共服务建设滞后于需求,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旅游交通枢纽接驳换乘存在盲点和时差,“快行”和“慢游”仍待突破“最后一公里”。如,火星一号公路(G315—火星营地——冷湖镇)近70多公里路况较差,一般旅游车辆进入困难。G315“U型公路”段作为网红打卡地,游客停留体验需求高,但缺乏必要的体验基础设施和安全措施,存在安全隐患,亟须进行旅游配套设施的全方位优化。同时,高原医疗保障薄弱,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如,玉树、果洛、黄南南部等区域海拔均超过3000米,三江源国家公园大部分区域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海拔环境带来的健康风险及缺氧、强日晒、暴风雪等引发次生灾害的旅游安全风险较大,但配套救援措施和医疗救治能力却无法与需求有效匹配。
(三)景区服务品质有待提升。作为环线核心支撑点的景区,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等问题,服务链各环节规范化、精品化、专业化、智慧化不强,整体运营效能低下,服务品质与游客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如,乐都县城及主要景区附近旅游团餐供给不足;坎布拉景区附近城镇辅助基础设施(道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生活物资等)不能满足游客需求;西部环线线路途经祁连山、昆仑山、可可西里、柴达木等景观价值极高的风景廊道,但每个景区之间接驳路程较远,没有专用于旅游观光和游客休憩的服务区、观光平台等,影响了游客出游的舒适度与便捷性。
(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掌握大量优质文旅资源的市州、区县政府和运营机构的资源配置能力明显不足,其发展的重点仍仅限于景区、饭店和旅行社,并未发挥旅游六要素的全产业带动作用。景区景点、文化场馆、考古基地、非遗场所等资源中的爆款网红单品频繁出现,但持续创新、整体打造和产业化开发能力明显不足,且与旅游线路串联度不高,商业价值难以最大化。市场经营主体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不够,产品内容单一,存在同质化、模仿化现象,对文旅资源的价值研究、价值阐释和价值策动依然有待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未能形成完整服务链,市场上缺乏体验感强、参与度高的旅游产品以及面向全流程、全产业链和全域覆盖的创新服务体系,“旺季很旺、淡季很淡”的季节性问题依然突出。如,乐都瞿昙寺、民和禹王峡等景区人文历史资源挖掘不够,游客体验内容不丰富,景区讲解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喇家考古遗址公园游客体验形式单一、产品供给不丰富,缺乏向旅游市场的业务拓展和业态开发等。
(五)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作为新提炼的品牌关键词,整体上缺少既有的强势符号或元素支撑,距离成为国内一流、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文旅I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比来看,无论是以长江、黄河、秦岭、太行山等名山大川为符号的文化和旅游带,还是以丝绸之路、大运河、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为符号的文化和旅游带,不但有相对明确的空间轴,且这些名山大川和世界文化遗产本身极易从自然地理符号和文化遗产符号转化为超级文旅符号,消费者也更容易接受,甚至会主动去沿着这些线路展开消费体验,社会资本也更愿意在这些区域进行布局。在此背景下,也对加快推进“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整体品牌打造和价值营销,实现整体品牌为沿线地区旅游目的地导流、赋能和价值提升提出了要求。
二、加强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文旅产业快速增长和新消费时代等多重背景下,打造“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将是新时期青海文旅新一轮转型的重大实践。要按照“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指示,找准引擎、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环线开发建设,积极迎接青海文旅的新价值时代。
(一)开展“六心”行动,增强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吸引力
按照一年重点打造一个景区,同时培育几个具备潜力的景区的发展思路,全面开展“六心”行动,全力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利用3到5年时间,在东南西北四条环线上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精品景区,增强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吸引力。
一是开展旅游餐饮“吃得放心”行动。旅游餐饮要在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用天然绿色原料精细制作,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饮食产品,并通过饮食的发展,形成品牌宴席、品牌服务、品牌菜肴构筑旅游饮食特色,从食的方面体现文化的吸引力。同时,要把店内就餐、游客购买和制作体验等结合起来,使旅游饮食成为环线节点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拉动当地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开展旅游住宿“住得暖心”行动。要完善旅游住宿业标准体系,探索制定推广“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住宿服务统一标准,引导旅游住宿业管理、服务精细化发展。环线重要节点地区要在既有规模上采取新建、引进、提升等方式,形成合理的高中低档配套,布局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住宿服务体系。要推动“住宿+融合服务模式”,深化旅游住宿文化内涵,使住宿体系成为环线本身以及节点地区旅游吸引力的组成部分,让旅游者实现宿山、宿水、宿文化的丰富体验。
三是开展旅游交通“行得省心”行动。要从环线角度入手,做到大交通通达,小交通顺畅,构成点、线、圈合围渠道。要按照“环线进出便捷、环内通行顺畅、旅游移步换景”的原则,积极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高质量建成环线大通道,实现“快进”目标。要深挖路衍经济,激活交通、文化、生态、旅游要素,以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运输场站、服务区等建设和优化升级为抓手,打造“景道互联”“客源互送”“精旅慢游”的环线内部小交通网络,实现行游合一。
四是开展旅游景区“游得舒心”行动。要进一步深化“看”的内涵,推动重点景区针对游客来源的地区性、职别性以及年龄层次的差异性,主动采取个性化服务,积极打造全域旅游,实现旅游目的地处处皆景,达到可看,好看,想看,耐看,反复看,逐步递升、逐步深化。同时,要丰富“游”的内容,超越传统范围,寓景观于产业场景,做好游乐设计、娱乐设计、景点设计、休憩节点设计,推出互动性、故事性强的实景演出、互动性演出、餐饮巡演等沉浸式旅游活动,丰富游览过程。
五是开展旅游购物“购得称心”行动。旅游购物要突出结构性优化,深层次挖掘文化内涵,将景区特征和当地民俗文化融入旅游商品中,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要着力提高资源深化利用水平,抓好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探索在旅游者较为集中的集散地设立旅游购物中心及特色旅游商品专营店,形成聚集效应。要采取强力有力的法治和行政管理手段,强化质量监督、整顿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旅游消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六是开展旅游娱乐“玩得开心”行动。要按照民族化、地方化、民俗化原则,创新旅游娱乐业态和产品,开发健康向上、技术先进的新型旅游娱乐方式和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使娱乐这一吸引要素具备更强吸引力。要丰富娱乐内容与内涵,完善旅游娱乐设施,引入或创造网红项目,搭建网红场景,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娱乐需求,让游客“游之尽兴、娱之快乐”。
(二)积聚多元发展要素,提升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竞争力
围绕东南西北四条环线发展重点,在文旅融合、生态环境建设、品牌宣传推广、工作与发展机制建设以及整合汇聚各方合力上下功夫,大力积聚多元发展要素,切实提升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竞争力。
一是积聚文化要素。要将文化放到发展要素首位,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做好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热水墓群、宗日遗址等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支持非遗、演艺进景区,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把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总体环线和分支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同时,坚持提升硬件和优化软件并举,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体验并重,在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内涵,体现人文关怀,增加游客情感体验。
二是积聚生态要素。要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考虑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打造重点生态旅游景区,积极培育生态教育、自然体验、康养度假等生态旅游新业态,让“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成为“聚宝盆”,使环线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要以生态塑造旅游品质,以旅游彰显生态价值,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开发田园观光、果蔬采摘、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
三是积聚品牌要素。坚持高端策划,加强“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整体品牌和东南西北四条环线品牌的前置营销,多维度、立体化开展宣传推介,借助大数据做好精准营销,开拓旅游市场。要实施文旅节会行动计划,适时召开全省生态旅游发展大会,积极参与各类博览会,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旅游节、音乐节等特色节庆会展品牌。同时,充分利用青洽会、环湖赛、生态博览会等活动的品牌效应,将品牌经济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要创新宣传手段,制作旅游形象片、宣传册,推动旅游宣传进酒店、进机场、进车站,上手机、上电视、上网络,形成立体宣传新格局。
四是积聚机制要素。要提高节点地区整体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和法治化水平,出台关于打造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的总体规划或指导意见,明确环线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政策指导,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要深化现有旅游企业改革,支持省内重点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特色化发展,构造符合市场长远需要的微观运行机制,增强市场活力。要探索组建青海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对标对表全国一流文旅集团,以完善环线旅游服务设施、撬动社会资本为重点任务,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为环线建设提供融资、融智支持。
五是积聚各方合力。要从宏观规制和微观机制上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借鉴云南经验,推进政府各部门、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及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突破行政边界、打破地域壁垒、行业限制,提高政策协同和互认,特别是谨防相互脱节甚至拆台、以邻为壑问题,少讲“第一”,多讲“唯一”,推进环线有序发展建设。要从旅游者需求的多方面系列化入手,综合利用社会各类资源,着重在利用幅度、利用程度上下功夫,发挥拉动作用和边际效益。要强化产品的多样化,在综合性基础上更加注重原生性和原创性,从而创造唯一性。
(三)紧扣目标任务,发挥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带动力
围绕东南西北四条环线发展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发挥环线带动作用,推进节点地区错位发展、合理有序开展项目建设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让沿线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推进环线重要节点引领发展。要明确环线过境地、集散地、目的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同时考虑依托环线形成的远程目的地、中程目的地和近程目的地,明确沿线地区在“大美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建设中的整体发展方向和主题形象,在相互比较、优势弱势分析、把握机遇和善于借力他人的优势弥补自身劣势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要坚持“以点带面”发展战略,继续巩固提升环线上核心节点地区的旅游市场地位,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增大对边缘节点的辐射作用,扩散、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同时,加大对环线边缘节点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力度,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优化环线网络结构,形成“多点开花”格局。
二是推进环线项目合理有序建设。要推进环线节点地区按照目的地确定的主体要求,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形成合理的产品分工,避免近距离重复产品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构建产品互补、线路互联、市场互融的区域合作与竞争优势。要避免内部自我竞争,优化环线内部区域分工,避免早期开发中的遍地开花和普遍开发局面,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要注意项目开发时序,在建设实践中,将每一个项目建设和环线整体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与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全面结合和深化利用,对一些既有利于目的地建设又有利于融入和服务环线建设的项目,适度超前进行开发建设,使项目建设与区域整合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沿线重要节点地区聚集各种经济要素的能力。
三是以环线建设带动产业发展。要站在环线建设的高度上,推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业发展的领域逐步拓宽,内涵逐步深化,达到与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全面结合和深化利用。要推进沿线各地旅游资源的富集、公路铁路航空的便捷及旅游发展的基础度出发,主动参与环线内资源整合与配置,增强特色资源转化能力,有效实现需求和供给衔接。要全面扩大产业面,从传统的饭店、旅行社、景点开始,发展观光农业、观赏林业、休闲渔业、特色村镇、主题公园等,逐步延伸产业链,从下游产业逐步延伸至上游产业,形成完整的环线旅游产业链条。要以旅游纪念品工艺为发端,以农副土特产品和各类生活用品为发展,培育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群和工业体系,吸引各种经济要素不断流入。

TAG:旅游 | 旅游资讯 | 生态旅游
文章链接:https://www.6tour.net/news/118076.html
提示:当前页面信息来源自互联网,仅做为信息参考,并不提供商业服务,也不提供下载与分享,本站也不为此信息做任何负责,内容或者图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修改或者删除
旅游
青海自由行旅游攻略
我们去西北青海大环线游六天游回来,玩的非常开心。去之前和你样,担心这担心那,西北自由行旅游路线攻
“反向旅游”成新潮流
“静候一场日出,邂逅一场云海。这几天,咱们在洱海之畔的清晨,见到了云雾旋绕的壮观现象,当金色的光
“反向旅游”的文化密码
近年来,江西文旅成绩亮眼,省会南昌频频“出圈”,成为网红城市,其他区域的很多景区也是人头攒动,屡
“五一“旅游市场持续强劲
本年“五一”旅客出行需求旺盛,多个抢手城市旅客客流量接连突破历史纪录,网友感叹“听说每个城市都来
家门口就是好风景 兰州市各县区解锁文旅“
​避开抢手打卡点去周边村庄感触田园风光、用一整天的时间来一场citywalk、在夜晚的黄河岸边体
旅游本站内容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仅供读者参考,请勿转载与分享,如有内容和图片有误或者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处理。
财经金融知识攻略主播明星娱乐玩家球星游戏动漫综艺电视电影品牌篮球足球体育汽车网红穿搭时尚 球鞋问答潮流酒店世界旅行旅游美容英语培训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