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文旅融合为契机、文旅产业为纽带、商展大赛为平台,抓传承、推新品、创园区、树品牌,激励文创产品推陈出新、更新迭代,着力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精彩文创高地。
溯源之旅,绝美文创看敦煌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致力于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以新文创战略为指引,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启动数字丝路计划,打造数字敦煌新品牌。由其延伸的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王者荣耀飞天皮肤、云游敦煌、敦煌萌物等系列数字藏品,成为游客种草敦煌的新天地。敦煌有礼作为当下最流行的文创产品之一,已培育出多彩敦煌、乐舞飞天、文墨玉关、沙海灵驼、盛世遗风等多个系列,先后推出敦煌年礼敦煌乐礼五福礼等礼盒,将美好祝福传向全国各地,掀起了打卡文化地标、购买国潮文创的热潮,更成为弘扬丝路文明、讲好敦煌故事的靓丽名片和崭新渠道。
鼎新之变,点燃文创新引擎
省博物馆作为文创引流者,积极投入文创产业探索之路,与文博信息产业公司先后推出蓝莲系列、彩陶系列、画像砖系列、铜奔马系列等文化创意产品500余种。今年6月,省博物馆以马踏飞燕为原型,打造的绿马玩偶迅速爆红,圈粉无数。省博物馆与文博信息产业公司乘势而上,研发出绿马头套绿马飞侠风筝、绿马跳跳绿马奔奔玩偶等,再次横扫热搜,引发全网追捧。文化+创意+,不断助力甘肃文创产品破圈。而文创产品破圈的背后,是破物质形态、破年龄阶层、破产业壁垒。近三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在传承中弘扬、在创作中鼎新,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激情点燃文创破圈迭代的新引擎。
升华之美,烟火气中抓开发
甘肃多样民俗孕育温暖烟火气,丰富物产提供丰富原材料,为文创铺就了肥沃的土壤,渲染出多彩的板块。平凉市崆峒山文创中心以养生崆峒为主题,精心推出崆峒吉祥物公仔、国潮系列遮阳伞、绿色农特产品、精美手工艺品,力倡游崆峒仙山、带健康回家理念。白银市的靖远枸杞、水川长面、文冠果茶礼品,陇南市的橄榄油、花椒、狼牙蜜产品,张掖市的面西游面筋和醋西游晒醋等等,各显身手、各有特色,因道地纯正、优质天然,深受来甘游客喜爱。要创新,更要守住根,这是甘肃的文创密码。而甘肃的烟火气、非遗味,则是文创最好的营养剂、调味品和特色菜。也正因此,一碗面成就一个百年老店,一件产品带火一座景区,一种物件成为城市特有伴手礼……甘肃文创,也因此无限精彩。
价值之光,产业路上显身手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借助国家支持,挖掘资源优势,先后建成2个国家级和104家省市级非遗扶贫工坊,联动兰州文理学院等4所高校参与非遗研培工作,其中临夏砖雕、保安腰刀等产品的成功实践,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探索。2024年9月,为开辟甘肃文旅商品走出去的新路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商品展在敦煌举办,甘肃筛选200个大类1000多种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参展,用产品对话企业,以精彩吸引投资,是荟萃精华、品种最多的甘肃文创展会。2024年6月,省文旅厅实施文旅行业创新创业大赛,以擂台为平台,以项目为王,以技艺为重,共评选丝路手信—敦煌文创IP品牌项目、李海明陇派珐琅艺术项目、甘肃非遗鸳鸯玉夜光杯产品开发项目等43个奖励项目,为激活文创发展动能、打造优秀人才标杆、推广创业经验提供了样板。文创是流动的IP,是形象代表窗口。省文旅厅设立培育资金支持甘味文创,共发放奖金600万元,获全国文旅商品金银铜奖64个、省级金银铜奖61个;规划建设8家国家级、2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企业研发文创旅游商品数量突破1500种;支持省艺术研究所升格为院,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厅,举办文创专题培训班,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做大做强,文创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